金正恩上台十年的半島風雲

兼論韓國今春總統大選

李明
(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)


前 言

朝鮮半島向來是亞洲不穩定的次級區域,即使在美蘇冷戰結束之後多年,依然並未根本改變。其中原因,自然是南北韓對立格局始終存在,時生緊張,進而形成重大危機,牽引國際強權介入,增加情勢管控的困難。

長期以來,南韓以經濟發展為國策,僅維持足夠防禦的國防政策,並維持和美國緊密聯盟以對抗北韓軍事威脅。從朴正熙總統以降,南韓早已宣示不再以武力統一北方。固然如此,北韓迄未宣布不以武力統一南韓,並以犧牲民生福祉、積極擴充軍備,時序進入21世紀之後,更連續六次進行核子試爆,加以無數次發射各種射程的飛彈,不僅對南韓,甚至對周邊國家造成重大威脅。

南韓總統文在寅在2017年5月取代遭到國會彈劾的朴槿惠得以執政,依照韓國憲法,總統任期為一任五年,不得連任,明(2022)年春天文在寅勢必交班,新任總統大選已確定在2022年3月9日舉行。

南韓主要政黨領導人已開始摩拳擦掌,準備角逐下任總統。南韓黨派林立,為求勝選,合縱連橫,此起彼落,目前以執政的共同民主黨和最大的在野黨「人民力量」實力最為雄厚,兩黨實力可謂伯仲之間。兩黨候選人都儘量爭取多數的中間選民支持。不同陣營執政,內政外交政策迥異,勢將引發周邊國家矚目。

南韓新冠疫情仍然嚴峻

截至今(2021)年12月18日止,南韓連續四天每天超過7,000名新冠肺炎確診,證實新冠疫情仍不斷擴大,逼使南韓政府重新發布禁令,壓制新冠疫情快速擴散。南韓疾病防治署12月18日宣布,疫情擴散,使南韓確診人數達到近56萬人,僅12月18日當天,重症患者超過1,000人。死亡人數比前一日增加53人,死亡總人數增加到4,644人,死亡率為0.83%。至於令人聞之色變的奧密克戎(Omicron)變種病毒患者,日增15名,來到166人。

南韓政府原本在11月,改採「和新冠病毒共存」的戰略應付疫情,放鬆若干公眾活動限制。但由於確診人數不減反增,文在寅政府再次要求民眾自即日起維持社交距離,直至2022年1月2日為止。對於私人群聚人數由首爾市6人、鄉村地區8人,調節成全國統一的4人。

政府也加大對市民室外活動的限制,只有接種兩劑以上疫苗的民眾方得進入餐廳或咖啡店;接種一劑者,僅能單獨用餐或外賣服務。大首爾地區學校恢復使用視訊教學。除小學一、二年級生,概無例外。至12月18日止,南韓全國5,200萬人、84.5%已完成第一劑疫苗注射;81.8%民眾已接受兩劑注射;而21.3%民眾已獲注射追加疫苗。

即使如此,南韓確診人數仍不斷快速增加,有些市民堅持不戴口罩,特別是參加教會活動時,他們深信神靈護身,不懼疾病,彼此相挺,形成疾病防治極大的漏洞,地方政府防疫單位防不勝防。另外的原因,則是南韓市民多半生活在擁擠的城市,以首爾為例,全國四分之一強的人口聚集該地,造成防疫極大壓力。南韓各大人口密集城市,尚有釜山、大邱、大田、光州等。

另一方面,南韓也對國際觀光客入境採取寬容和歡迎態度。據韓國疾病防治署的統計,截至12月中旬,外國移入確診病患多達16,266人。新冠疫情失控,給文在寅政府威信帶來相當打擊,民眾和國會議員已對文在寅政府因應政策緩慢和疫情失控,連番提出強烈抨擊。

金正恩掌權10年步履維艱

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,在2011年12月17日因心臟病突發過世,留下一個千瘡百孔又孤立於國際社會的國家給時年27歲的兒子金正恩。金正恩曾留學歐洲,不過沒有西方民主國家的民權法治觀念,是北韓另一個不需民意洗禮的新領導人。

金正恩繼任後至今,已統治了北韓整整10年光景。2011年11月30日,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會議宣布,根據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正日2011年10月8日的遺訓,推舉金正恩為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。2012年4月11日,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會議上,金正恩成為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,勞動黨總書記則「永久保留」給金正日。2012年7月18日,金正恩被授予「共和國元帥」稱號。2016年5月9日,朝鮮勞動黨第七次代表大會規定朝鮮勞動黨委員長為黨的最高領袖,並同時推舉金正恩為朝鮮勞動黨委員長、再宣布金正恩當選為黨中央委員會委員、中央政治局委員、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、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等。作為北韓的第三代領導人,從此金正恩集北韓黨政軍權力於一身。

金正恩的「施政方略」不但主導北韓的政經發展,也賦予南韓及國際社會不同意義。金正恩的口號是「核武和經濟並進(並舉)」,換言之,既要核武也要發展。對北韓而言,核武較為容易,提振經濟反而缺乏各方面條件相配合,一路走來特別艱辛。

2006年10月北韓進行第一次核子試爆,核子試爆的威力當時為相當於10,000噸黃色炸藥;2009年5月進行第二次核子試爆,相當於20,000-60,000噸黃色炸藥,兩次均是在金正日時期進行的。金正恩主政後,分別在2013年2月、2016年1月、2016年9月、2017年9月進行四次核子試爆,威力從60,000-100,000噸黃色炸藥,甚至北韓將第六次試爆裝置稱為「氫彈」。不過,每次北韓進行核子試爆和彈道飛彈試射,均遭遇聯合國安理會的經濟制裁,且一次比一次更嚴厲,終至北韓經濟蒙受重大損失。在經濟制裁下,北韓無法與各國正常貿易、無法出口經濟作物和原物料,更不能輸出勞工賺取可貴的外匯資源。糧食不足的問題,經過幾年努力,勉強克服,金正恩上台後,少聽聞有北韓人餓死,不過,民眾營養不良卻是普遍現象。

金正恩令外界膽寒的是內部政治整肅。2013年12月8日,北韓實際的第二號人物、時任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、金正恩的姑父張成澤遭到逮捕,幾天後以「反革命罪」遭到處決。更多被金正恩懷疑不忠,或怠惰政務者被集體處決。張成澤被處決的原因,據聞是張培植自己的黨羽,自詡與北京領導層有特殊親近關係,因而遭到金正恩快速翦除。此舉尚且引發北京當局極大不滿,金正恩與中共領導層為此事,亦長期存有心結。

不過,金正恩的外交手腕仍日趨成熟。2018年2月北韓在南韓平昌舉行的冬季奧運會向南韓釋出善意,由金正恩胞妹金與正前往,遞交金正恩的親筆信,進行微笑外交,當年4月27日,金正恩便與文在寅在板門店相會。再透過文在寅的居中牽線,美國總統川普也與金正恩在當年6月進行新加坡高峰會。

金正恩連續與文在寅、川普進行數次峰會,不過「非核化」議題如何落實,始終無法達成協議,美方堅持北韓必須「一步到位」完成非核化,方可放寬聯合國制裁;北韓則要求各方施行同步推進,相向而行,遭到拒絕。金正恩向北京求取外交奧援,2018年3月,金正恩首次出訪北京,之後一年內接連訪問兩次,寄望在美、中、南韓之間求取談判籌碼。

總的來說,金正恩的10年統治,一般公認他增強了武力,卻更趨向孤立,更仰賴中國的外交和經濟支持。金正恩無法做到經濟轉型或發展,也無法向外開放。金正恩雖然不再進行核子試爆,但三番兩次試射飛彈,擾亂周邊國家的神經,也讓過去他對南韓、美國的笑臉外交拿不出什麼成績。

南韓企圖主導半島和平外交

南北韓近年都勤於試射彈道飛彈,可見雙方都急於發展愈益先進的武器,為緩和緊張局勢的努力難以為繼。文在寅總統戮力改善兩韓關係,希望在有生之年,甚至任期結束前看見兩韓進一步和解。文在寅多次與金正恩進行峰會,便是積極向北韓遞出橄欖枝,寄望南北韓不再兵戎相向,建立半島的永久和平。

9月21日,文在寅在聯合國大會演說時,再次呼籲正式結束韓戰,並提議由南北韓、美國、或由南北韓、美國及中國共同宣布此事。美國總統拜登在同一天發表演說,希望繼續「透過外交手段」解決北韓核子及飛彈等相關危機。

北韓方面則宣稱,「即使宣布數百次戰爭結束,只要北韓周遭的政治環境不改,美國的敵對政策沒有改變,就沒有任何事會改變」。北韓官員指稱,「美國放棄雙重標準和敵對政策,是穩定朝鮮半島局勢和維持和平的首要之事」。北韓認為,此時宣布韓戰結束,是言之過早,更別說是簽訂和平協議了。

雖然如此,北韓仍在2021年10月4日通過官媒中央通訊社呼籲即日起恢復兩韓熱線,為雙方和解保留伏筆。進而在11月4日文在寅出訪匈牙利時指稱,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曾在9月北韓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五次會議上提到「只要南韓在其政策堅持偏頗的雙重標準,繼續說一套做一套,那麼即使宣布終戰,敵對行動仍將繼續」。文在寅將金正恩的談話解釋為「首度提到終戰宣言」,「意義重大」。

12月13日,文在寅在坎培拉與澳洲總理莫理森進行峰會時宣稱,美國、中國、北韓原則同意發表終戰宣言,示意1950-1953年的韓戰正式結束。不過,文在寅的說法,卻未得到各方具體回應。文在寅言論即使出於為朝鮮半島爭取和平,但恐過於急切、樂觀,高過各方期待。

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(又稱2022年冬季奧運會、一般稱為北京冬奧),將於2022年2月4-20日在北京舉行,北京將此視為繼2008年舉行夏季奧運會以來的國際盛事。鑑於美國、澳洲、英國、加拿大等國宣布外交抵制,各方對北京冬奧的態度立刻引起中國的注意。文在寅在訪澳途中表示,「不會考慮」加入幾個西方國家陣營杯葛北京冬奧。文在寅說,南韓致力追求開放的印太地區,同時也要考慮到中國在朝鮮半島和平議題扮演的角色。他也提到,「我們需要中國實質努力來確保北韓非核化,南韓希望能與中國保持和諧關係」。因此文在寅在北京冬奧的議題上,選擇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立場做出區隔,以確保首爾與北京關係不致於「出格」。

關於加入地區性國際經濟統合的努力,南韓也顯示了它的靈活性。在中國大陸與台灣相繼申請加入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」(CPTPP)後,南韓財政部長洪楠基12月13日表示,為使南韓出口更多樣化,南韓已展開加入有11個成員國的CPTPP申請程序。洪楠基說,南韓想立即加入CPTPP,一來拓展貿易投資,二來加強韓國身為全球貿易要角的地位。

CPTPP原來是美國歐巴馬政府發起的TPP(跨太平洋夥伴協定),川普在2017年初執政後立即退出,剩餘的成員國在2018年繼續推動,改名CPTPP。南韓起先擔心加入將損及首爾與北京的關係,因而對是否加入CPTPP的態度猶豫。在北京、台北相繼申請加入後,事隔三個月,南韓也申請加入。南韓學者指出,該國政府原先不願承擔開放市場的進一步風險,朝野因為距離總統大選接近,先前此事屢遭擱置,但看見中國與其他國家紛紛加入,南韓的迫切感提升,不得不然。

南韓總統選舉竟成抹黑熱身賽

文在寅任期在明(2022)年5月任滿,第20屆總統大選已訂於2022年3月9日舉行,南韓各方政治勢力角逐,如火如荼。目前檯面上有代表執政之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、最大在野黨「國民力量」的尹錫悅、國民之黨候選人安哲秀,以及正義黨的沈相奵等。倘考慮南韓「兩黨政治」的傳統,李在明與尹錫悅有較大希望。

李在明和尹錫悅的民調支持度原本相差10%上下,惟最近民調顯示,兩者差距在今年12月中旬拉近至僅僅不到1%。尹錫悅約略下降,大致擁有40%的支持率、而李在明則略升至39.5%;沈相奵的支持率為4.5%,安哲秀則維持4.0%。最近民調顯示,46.8%的民眾支持下屆總統應該「政黨輪替」,另有42.1%的民眾則希望執政黨可以守住政權。

尹錫悅是南韓前檢察總長,他因不滿文在寅的「司法改革」削弱了檢方權力,在今年3月辭卸檢察總長職位,成為下屆總統選舉黑馬。李在明與文在寅同為律師出身,在2017年爭取黨內初選時敗給文在寅。他曾擔任京畿道知事,在新冠疫情嚴重之際,迅速發放補助金給市民,充分展現執行力,他標榜反財閥、反右翼、反日的鮮明立場,他重視國民福利,主張對北韓友善,他講話大聲大氣,雖是左派,還是贏得「韓版川普」稱號。

尹錫悅的妻子金建希12月4日遭到YTN電視台爆料,說她獲聘擔任教授的履歷、獲獎資料造假,引發爭議,逼得尹錫悅出席記者會道歉。沈相奵也加入戰團,強烈批評李在明評價威權政府立場前後不一,是機會主義者。沈相奵指出,李在明一方面批判全斗煥總統在光州事件犯下血腥屠殺罪行,另方面卻大力宣揚南韓經濟在全斗煥時期的快速提升,她強烈質疑李在明是否誠實。12月14日《朝鮮日報》又揭露,李在明29歲的兒子李東鎬涉嫌在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參加至少200個網址進行非法賭博、性交易、歧視女性、出言詆毀等,李在明為此向社會「鄭重道歉」。

目前為止,各總統候選人陣營正進行泥巴戰。他們相互抹黑的結果,使選民無所適從、甚至望而生厭,這注定不會是場乾淨的大選。

結 語

南韓疫情仍在蔓延,中央至地方各級政府嚴陣以待,不過新冠疫情新型病毒來勢洶洶,雖然施打疫苗的普及率已經相當高,確診人數卻一直壓不下來,再加上奧密克戎(Omicron)新型病毒已悄然入境,民眾飽受驚嚇之餘仍須遵照規定延長自我限制,他們不知何時方能從疫情真正逃脫。文在寅政府面對民怨,正飽受煎熬。不過疫情肆虐的當下,全球並非只有南韓政府遭此困境。

今年逢金正恩掌權10年,跌跌撞撞,他雖標榜需在富國與強兵之間齊頭並進,但事與願違,「強兵」雖易,「富國」卻難,北韓民眾仍然過著極為刻苦的生活。加以美國經濟制裁迄今未止,北韓在經貿上極度仰賴中國,又不能不設法與美國改善關係,只是美國必然要北韓先完成非核化才移除經濟制裁,北韓無法照辦,只能繼續和美國僵持。連帶地,北韓也沒立場聽信南韓信誓旦旦改善兩韓關係的說法,文在寅全力促成宣告朝鮮半島終戰,無疑地並未得到北韓首肯,不但無以落實,注定要事倍功半,恐無法達成夢想。

南韓的外交仍舊可圈可點,首爾審慎地維持和美國穩定的聯盟關係,目的在嚇阻北韓的冒進,也可用美國的力量牽制日本,特別是藉美國的力量作為日韓關係的潤滑劑,美國也願擔任中介,調和日韓的緊張關係。即使如此,南韓也極力避免在外交上成為美國附庸。以南韓不加入美國、澳洲、英國、加拿大等國藉機杯葛2022年北京冬奧,可見南韓仍著重務實外交,同時維持與中國的友好關係,既為經濟利益。更為牽制北韓保障自身的安全,顯示其外交的靈活特質。

南韓總統大選距今僅三個月,各方將卯盡全力搶攻大位,從已經出現的口水戰、泥巴戰來看,這將會是場激烈的鏖戰。倘若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當選,文在寅的理念,包括親美不反中,強調和北韓穩定的關係等國策,可基本持續;倘若「國民力量」的尹錫悅當選,保守勢力藉此重回親美離中、反北韓的思維,矯枉過正,形同鐘擺。因切身利益所在,這是周邊大國勢將關注的議題。◆